关于考古人徒手摸兵马俑的问题,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考古人徒手摸兵马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兵马俑一号坑发现历程
1. 发现:1974年,一位农民在西安市郊的兴平县发现了第一个兵马俑坑,这次意外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考古学家和专家开始对兵马俑进行系统的发掘和研究。
2. 发掘:发掘工作从1974年开始,并持续了多年。根据发现的情况,兵马俑被分为多个坑位,每个坑位都包含了大量的兵马俑和战车。发掘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3. 清理和修复:发掘人员首先需要对发现的兵马俑进行清理和修复,以便更好地展示它们的原貌。这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刷子、扫帚、粘合剂等。
4. 研究和保护:发掘的兵马俑被带回实验室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这包括对其材料、制作工艺、装备等的研究,以及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评估。同时,为了保护兵马俑,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湿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
5. 展览和保护:一部分兵马俑被修复和保护后,被展示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特殊展览厅中,供游客参观。此外,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包括控制游客流量、定期维护和监测等。
兵马俑第一个考古学家?
赵康民
1974年,赵康民科学地鉴定、修复、命名和试掘了现已被公认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
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文博考古工作40余年,发现、参加、主持、发掘姜寨原始聚落遗址、秦兵马俑一号坑、秦始皇陵便殿遗址、秦始皇陵马厩坑、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唐庆山寺上方舍利塔地宫、关山唐墓、明刘懋石室墓等。
兵马俑发现和发掘过程?
1974年3月临潼大旱,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瘠的砂石地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临潼县文化馆主管文物工作的赵康民先生闻讯立即赶到现场,让农民把挖井的工程暂停,搜集了已经散失的文物,并对现场进行了初步的清理。 这一发现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文物局随即派出考古、文物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决定由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
考古队于1974年7月15日进入考古工地,经过一年多精心的钻探和试掘,发现这是一座大型的兵马俑坑,即1号俑坑。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深4.5~6.5米,面积达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部分陶俑、陶马排列的密度推算,1号坑内有陶俑、陶马约6000件。
1976年在1号坑的北侧,又先后发现了2号和3号兵马俑坑。2号俑坑位于1号俑坑的东端北侧,两坑相距约20米,2号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距现地表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
3号俑坑位于1号俑坑的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5米,3号坑的平面呈不规则的“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陶马70件。1、2、3号兵马俑坑的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目前,1号兵马俑坑已发掘了三分之一(计4000平方米),三号兵马俑坑已全部发掘,2号兵马俑坑正在发掘。3个俑坑内现已发掘出土陶俑、陶马2000余件,战车30余乘,各类青铜兵器40000余件,还有大量的其他遗迹、遗物。陶俑、陶马的大小和真人、真马相似,种类众多,有车兵、步兵、骑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兵马俑是陕西省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发现的。
1974年3月,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勘探和试掘,确认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一号兵马俑坑。
1976年4月、5月在一号俑坑的两侧,又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每个坑的大小、形状、出土器具各有不同。
揭秘兵马俑未解之谜?
为什么兵马俑千人千面,考古人员曾对1000多名陶俑士兵找不到完全一样的面孔。
有人认为,巨大的兵马俑坑陪葬群有一种特殊的封建王朝意义,帝王的军队(相貌、气质)也必须带有皇帝的象征,而作为中国首任皇帝——秦始皇,必须具有多种复合当时社会对“英俊”、“勇武”的气质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关于考古人徒手摸兵马俑的内容,希望考古人徒手摸兵马俑的4点整理对大家有用。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